阿斯达 发表于 2021-3-16 15:36:13

要但都是空的但

在翻看全国课程教材时,他表示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,去中国化很悲哀。一句去中国化很悲哀,理清了传承与创新的本质关系,澄清了当下教育实践中的许多模糊认识,厘清了中国教育的发展流变。

如果说五四时期去中国化的始作俑者,还是国学功底深厚者;那么文革时期开去中国化滥觞者,则是决策者的误判。无论前者还是后者,悲哀之处在于:没有建构就先解构,所谓不破不立,破旧立新;结果新的东西没有或者出来后经不起推敲,旧的东西又被彻底铲除,弄得自己不伦不类非驴非马,出现了中空;把自己和祖先一刀两断,结果如何,有目共睹。扬弃是剔其糟粕用其精华,我们犯了把洗澡水和婴儿一同倒掉的低级错误。

我们的教育到底失去了什么?去中国化,一语中的。

我们要搞的不是文化移植,而是文化标识;移植的文化,如果白癜风最好治愈方式不能适应本土,注定短命;文化具有传承性,标识性的文化,是土生土长优胜劣汰的结果,注定长寿。五四打倒孔家店,孔家店至今未倒;文革清四旧,如今四旧成风;央视倡导家风、文字书写,地方电视台诸如中华好诗词大赛等都旨在呼唤传统文化的回归。

十几年的新课改新在理念、新在文化、新在课程、新在管理,抓住了教育的核心。课程是孩子们吃的营养套餐。哪个孩子都不是一朝一夕长大的;我们长到现在,到底以前吃的哪顿饭最重要?没有人能说得清。但正是以前吃过的饭,让我们长成了现在的样子。孩子吃的营养套餐,需要科学合理的搭配、与时俱进地研发、可持续地保障供给;课程建构是个长期的慢工夫,需要十年磨一剑;教育活动是个结果滞后的工程,需要百年树人。

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是孩子们营养套餐中不可或缺的珍贵一部分。我们不但要把基于现实的法、理、情请回来,还要把基于传统的小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、中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、大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请回来,我们更要把古今中外基于人性的至善、至真、至美请回来!要让我们的孩子从这些内容中不但了解自己的文化,了解自己民族长于演绎的思维方式、含蓄内敛的情感表达方式,基于农耕文明的家国意识,更要在传承弘扬自己文化传统的同时与国际接轨与时代共融。

对孩子而言,学什么,比会学重要;对教师而言,教什么,比会教重要;对校长而言,谁管学校,比谁教重要;对民族而言,谁管教育,比谁管学校重要;对未来而言,尊重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并按规律办事,比谁管教育更重要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要但都是空的但